查看原文
其他

94岁金庸去世:沧海一声笑,滔滔两岸潮

创业邦 2018-12-16


2018年的下半年是怎么了?


无数国人还在追忆李咏离世留给我们的综艺岁月,刚刚,又一条“青春散场”的噩耗传来:


据多家香港媒体10月30日消息,笔名为“金庸”的武侠小说泰斗查良镛逝世,享年94岁。


金庸本名查良镛,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海宁,1948年移居香港, 金庸是新派武侠小说最杰出的代表作家,香港著名的政论家、企业家、报人,与黄霑、蔡澜、倪匡并称“香港四大才子”。


金庸一生著作颇丰,创作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,如《射雕英雄传》、《神雕侠侣》、《倚天屠龙记》、《天龙八部》等,其作品更屡被翻拍电影。


金庸去世,14部作品回顾他传奇一生:





书香世家

一门十进士,叔侄五翰林



1924年,金庸出生在浙江海宁的一个书香世家。


海宁查氏是世家望族,康熙年间创造了“一门十进士,叔侄五翰林”的科举神话。


金庸是海宁査家的第二十二代孙。海宁查家的家族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,是真正的“以文为业,书香传家”。由此观之,金庸的横空出世并非偶然,而是家学渊源使然。


在近现代文坛,和金庸的名字联结在一起的,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大名鼎鼎的人物:穆旦,原名查良铮。很多人可能对穆旦不是很熟悉,但穆旦的文学地位之高在文学界不容小觑。他被许多现代文学专家推为“现代诗歌第一人”。


穆旦生于天津,虽然与金庸素昧平生,但两人的生命中有着惊人的巧合:查良铮是把姓“査”拆开成“木”、“旦”,然后用“穆旦”做了笔名;而查良镛则是将名“镛”拆成“金”和“庸”,用“金庸”做了笔名。


诗人穆旦


穆旦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1977年。邦哥至今还记者穆旦在死前的《冥想》的一诗中道出了内心独白:

“而如今突然面对坟墓,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四顾,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,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。这才知道我全部的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生活。”


当然,金庸族谱名人远不止此,在众多旁系姻亲关系中,也许多多大家熟悉名字,比如:


徐志摩——金庸的表哥(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);

蒋百里——金庸的姑父(著名军事家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是金庸的同族姑母);

钱学森——金庸的表姐夫(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“航天之父”“两弹一星”功勋钱学森的妻子)

琼瑶——金庸的表外甥女(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)

张文良——金庸的亲叔伯兄弟(北京德云社演员,本名叫查良燮) 

……



著作等身

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



在书香环境的熏陶下,金庸度过了安逸的童年时光,也培养了他的文学素养。


因为家学渊博,海宁查家藏书十分丰富,“查氏藏书”在浙西一带很有名声。查家珍藏着900卷之多的《海宁查氏诗钞》雕版,是查文清生前编写的。


金庸曾经回忆说:“家中藏书很多,我幼时虽看不懂,但找书却方便;而且不单有古书,也有新书,因为我的伯父、父亲、兄长都是大学毕业生。我自小与书为伍,培养出喜欢读书的基本性格,加上长辈的文化修养好,家里房产亦丰,生活不愁,家人间的活动也很文雅,闲来多是下棋、看书……”尽管那时查良镛年纪幼小,但所涉读的书籍已相当广泛。



八岁那年,金庸无意中看到武侠小说《荒江女侠》,“琴剑二侠”的行使生涯深深地吸引了他。这是查良镛看到的第一部武侠小说。之后,金庸到处搜罗武侠小说,一睹为快。以后几年,金庸看过武侠小说有好几十本,其中描写梁山好汉反抗官府的《水浒传》,写包青天安良除暴、一身正气的《三侠五义》及其续篇《小五义》、《彭公案》、《施公案》等等,看得金庸如痴如醉。


初三的时候,年仅15岁的金庸出版了人生中的第一本书,书名叫作《给投考初中者》,有点像现在的《五年高考三年模拟》,指导打算升初中的学生如何考试得高分。


1940年,金庸模仿英国作家卡罗尔的童话小说《爱丽丝漫游奇境记》作《阿丽丝漫游记》一文,刊于壁报之上,影射权势在校长之上的训育主任沈乃昌是眼镜蛇,因此被开除。


当然,金庸真正的成就还是在于那15本享誉世界的武侠名著。


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,金庸共写武侠小说15部,取其中14部作品名称的字首,可概括为“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”,外加一部《越女剑》。



“凡是有华人的地方,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。”金庸继承了古典武侠技击小说的写作传统,又在现代的阅读氛围中对这一传统进行了空前的技法与思想革命,开创了“新派武侠”的风格。六十年来,其作品在风靡了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,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。



侠之大者

创办《明报》,婉拒诺贝尔奖提名



金庸在我们读者心中通常是作为作家出现,实际上,金庸的另一重身份依然光彩夺目,那就是报人,一个出色的报人。


1947年,他进入上海《大公报》,从三千名投考者脱颖而出。第二年,《大公报》香港版创刊,金庸被派入香港,那年他24岁。当时的香港与上海相比,并不发达,但金庸说,“我一生很喜欢冒险,过一点新奇的生活。”


1959年,35岁的金庸创办《明报》,便是看不惯《大公报》所报道的“虚假事实”。他说:


“我办《明报》的时候,就是希望能够主持公正,把事实真相告诉给读者。”


图片来源:澎湃新闻


尽管《明报》与金庸在有关中国问题上常被人讥笑为“机会主义者”和左摇右摆的“墙头草”。但到1980年代《明报》已经被视为一份拥有独立报格的知识分子报刊,赢得很高清誉。1981年,英女皇授予他OBE勋衔。撒切尔夫人首度访华,金庸单独会晤撒切尔夫人。他还出任过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改制小组召集人,曾三次北上,会见过邓小平、胡耀邦和江泽民等许多中国最高层领导人。


他的社评文章,高峰期每日一篇,他的武侠小说,几乎也是以日更的节奏推进,数十年间无间断。


一手写武侠,一手写社评,奠定此生基业,30年时间,金庸将《明报》从只有六千份的发行量塑造成香港极具影响力的报纸。不少名专栏作家,如张小娴、亦舒等都是从《明报》出的名。 


金庸一个人扛起一个报社,扛起一个媒体的良心。



除此之外,金庸还曾因为爱国情怀婉拒过诺贝尔奖的提名。1999年3月27日,在杭州出席一次活动时,金庸明确表示曾在1996年婉拒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。说自己绝不会为迎合西方的理念而牺牲自己的信念。


金庸说到:


“按照西方人的传统,诺贝尔文学奖的得主第一必须反共,第二如果是中国人的话还必须反中国。我够不上这两个条件,既不反共也很爱中国。他说,诺奖评委们坚持很固定的西方评审标准,他们的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对中国这一套来说基本上是反感的。


我认为诺贝尔文学奖不是靠强求或奔走活动得来的,除非你的小说能迎合他们的标准。但我不值得亦不应该为这个奖而牺牲自己的信念。”


是的,这就是金庸的“武侠梦”,他立志做一名外交官,出将入相,爱国爱民,却又不为五斗米折腰,也不愿被官场的条条框框所束缚。表面谦和的他,其实骨子里是血和肉的桀骜。


凄绝暗恋

问世间情为何物,直教人生死相许



自古才子多风流。


1957年,金庸从大公报辞职,加入了香港长城电影公司,为了著名影星夏梦。


金庸曾说:“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,我想她应该长得像夏梦才名不虚传。”


影星夏梦


初遇夏梦,还是在金庸的第二次婚姻之前,金庸三十出头,光彩照人的夏梦让金庸心动不已。金庸到了长城影片公司之后,取笔名“林欢”,为博得夏梦的欢心,他在工作上极其卖力。短短3年就先后创作了《绝代佳人》、《兰花花》等电影剧本,可谓相当高产了。


但不管他多努力,两人终是有缘无分没有结果。毕竟夏梦早已嫁作商人妇,只能把他视作知己,金庸的爱最后也沦为柏拉图般的幻想。从此以后,他笔下的女子,都带着夏梦的影子。


他在一篇散文中写道:


“其实跟一个人交往,感觉很深刻。也不一定要天长地久,虽说爱情重恩义,但闪电式的爱情也有很惊心动魄的,二三天也可抵二十年。”


“对于我来说,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自由,我年轻的时候追求过一个女孩,那个女孩绝对不爱我,我非要爱她不可,我便非常不自由,如果我能够不再爱她,那么我就自由了,解脱了,但这样做是很难的。”


不久,他黯然神伤地离开了长城公司,并怀着失恋的痛苦完成了武侠名著《神雕侠侣》。




写在最后



邦哥想起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张三丰与郭襄在少林告别:


张君宝垂泪道:“郭姑娘,你到哪里去?我又到哪里去?” 


郭襄听他问自己到哪里,心中一酸,说道:“我天涯海角,行踪无定,自己也不知道到哪里去。张兄弟,你年纪小,又无江湖上的阅历。少林寺的僧众正在四处追捕于你,这样罢。”


从腕上褪下一只金丝镯儿,递了给他,道:“你拿这镯儿到襄阳去见爹爹妈妈,他们必能善待于你。只要在我爹妈跟前,少林寺的僧众再狠,也不能来难为你。” 


张君宝含泪接了镯儿。


郭襄又道:“你跟我爹爹妈妈说,我身子很好,请他们不用记挂。我爹爹最喜欢少年英雄,见你这等人才,说不定会收了你做徒儿。我弟弟忠厚老实,一定跟你很说得来。只是我姊姊脾气大些,一个不对,说话便不给人留脸面,但你只须顺着她些儿,也就是了。”


说着转身而去。


没有想到,这真的是最后一面。再回头也百年身,当年的张君宝已经是宗师张三丰,拿到了郭襄的遗书。


尘满面、鬓如霜,张三丰颤抖的双手拿着这封落灰的遗书,形单影吊,悲从中来。


一百年过去了,没有她的日子里,一百年很长吗?


我们都要学会告别,我们熟悉的人物都在一个个离去,但他们,把世界递到了我们面前。


金庸大师,千古!





 


MORE | 更多原创文章



推荐邦哥的好朋友“企业创投联盟”,ID:cvcbang

商务合作请加微信:bangcbd

文章已于修改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